English

《冰点》不“冰”

1998-09-1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感谢《冰点》,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时代,不“焦”、不“热”,默默地关注着人民在怎么活着,怎么想着,怎么在与假丑恶抗争——《冰点》不“冰”!

拿到中国林业出版社的《冰点’98》,又是一口气读完,读《冰点’95》时那种复杂的、一言难尽的感觉又油然而生。这是一本真正的当代中国实录,记录了我们很少知道的命运——真善美的命运。

还是在1995年秋天,一位上海《文汇报》的编辑朋友打电话给我,问能不能找到中国青年报的《冰点》专题报道,有多少都要,原因是上海文艺界的一些老相识向他索要有《冰点》专版的报纸,其中包括著名作家沙叶新。这位朋友办公室有一份中国青年报,然而刊有《冰点》的这一期往往被人拿走。他只好向我求援。

我因为年纪的关系,有几年不看中国青年报了。听到远在上海的朋友们找北京的《冰点》,顿生好奇,何况他们都是些“忙人”,平常几无时间看报纸的。后来我给《冰点》编辑打电话,索要全年的《冰点》报纸。编辑告我,报纸易碎,已不容易找全,但因读者强烈要求,已将其中精华编辑成书,不日即可出版,届时将赠我一阅。我更加好奇了:众所周知,“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力”,为何读者要看了再看?还要留存?

待《冰点’95》寄到之后,我竟一口气读了下去。坦率地说,一开始我还以一个老资格的新闻工作者的眼光审视着,看着看着便还原成了一个普通的读者,忘了“审视”,不由自主地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怒,这些普普通通平民百姓的命运深深打动了我,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。其中许多报道,可以说既是新闻精品,又是文学精品,那些毫无空话套话的娓娓讲述,数次令我热泪盈眶……这时我才明白,为什么读者会要求出书,为什么《冰点》新闻具有比“一天”更长的生命力。

这是因为,在我们的主流媒介上,百姓的疾苦,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想法,百姓在社会转型期中的命运,由百姓体现和传承的中华民族的真善美,开始真正以主角而不是配角的身分进入了新闻的“精品店”——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,也是一个真正的开始!——只要稍加回顾就会明了:在我国的主流媒介上,建国几十年来,作为社会脊梁的普通大众,很难成为新闻的主角,即使像时传祥这样真正的底层百姓,之所以成为“新闻人物”,也是出于政治教化的需要。

感谢《冰点》,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时代,不“焦”、不“热”,默默地关注着人民在怎么活着,怎么想着,怎么在与假丑恶抗争——《冰点》不“冰”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